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,直讀光譜儀在零部件及體積上在不斷的變化,像目前,直讀光譜儀內部在激發光源上,科技工作者在不斷嘗試不同的光源,同時,儀器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小。那這些變化對檢測效果方面,都有著什么樣的差異呢?我們共同來揭曉。
采用新型數字光源與傳統光源上產生的變化
目前,光譜儀在光源上,有熱激發光源(如火焰)、電激發光源(如電弧和火花)、等離子體激發光源(如直流等離子體噴焰(DCP)、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炬(ICP)和微波電感等離子體炬(MIP))、激光光源等。
直讀光譜儀采用的多為火花光源,也有少量采用電弧光源分析礦物或超低含量合金。傳統的火花光源采用電容電感充放電原理,電容電感參數確定后,激發波形固定,所有元素均采用相同的激發波形;但是不同樣品和不同元素需要不同激發波形,例如激發電位高的元素需要火花型放電波形提供高的激發能量,痕量元素需要電弧型放電波形改善蒸發效果,因此傳統火花光源的激發效果較差。
新型的數字光源采用多高頻電源脈沖合成技術,可實現任意激發波形,針對不同元素采用最合適的激發波形,獲得最佳激發效果,以滿足不同基體的分析需求,是傳統激發光源無法比擬的。
創想儀器 CX-9800全譜直讀光譜儀
直讀光譜儀的小型化,檢測效果變差了嗎?
直讀光譜儀的分辨率受到入縫寬度、出縫寬度、光柵刻線數、光譜儀的焦距、光線入射角、光譜級次等因素的綜合影響,其中全譜和多道直讀光譜儀的主要區別在于出入縫寬度、光柵刻線數和焦距的不同。全譜型直讀光譜儀雖然焦距比較小,但其采用了更窄的入縫和更高刻線數的光柵,因此其光學分辨率與大型多道光譜儀相當;而且大型多道直讀光譜儀采用PMT作為檢測器,必須配合出縫來選擇光譜,受制于光譜強度、出縫的加工和光學調試難度等因素的影響,出縫寬度通常在50μm左右,影響了多道光譜儀的分辨能力。而全譜型直讀光譜儀采用CCD/CMOS作為檢測器,其像素寬度僅為10μm左右,大大提高了光譜的分辨能力。
以上就是這次為大家帶來的直讀光譜儀的相關小知識。